【天才的策略】塔拉索夫和他的“红色机器”(二)
塔拉索夫其人阿纳托利·弗拉基米罗维奇·塔拉索夫(Anatoly Vladimirovich Tarasov),1918年12月10日出生于莫斯科。家中还有个小5岁的弟弟尤里·塔拉索夫(Yuri Tarasov)。像俄罗斯其他孩子一样,哥俩从小玩着俄罗斯本土的冰球班迪。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当局要求塔拉索夫建立冰球体系。他在红军体育俱乐部建立了冰球项目——莫斯科中央陆军冰球队。
1946年,苏维埃冠军联赛(USSR)诞生。塔拉索夫和弟弟都效力于当时的莫斯科VVS MVO队。塔拉索夫进了14球,弟弟尤里进了3个球。第二年塔拉索夫转投CDKA Moskva(莫斯科中央陆军队)和博布罗夫搭档,队友还包括维克托·达维多夫、叶甫根尼·巴比奇(Yevgeni·Babich)等。塔拉索夫在莫斯科中央陆军效力到1953年。球员期间,塔拉索夫还是球员教练。
1947年,苏联举办了冰球世锦赛。但是直到1954年,苏联冰球队才在世锦赛上公开亮相并赢得金牌。时任主教练是前苏联体育大师——阿尔卡季·切尔尼绍夫。红军冰球队,开始了一段传奇旅程。
塔拉索夫和他创建的红军冰球队
1954年,塔拉索夫正式成为主教练,执教当时名为莫斯科CSK MO的球队(莫斯科中央陆军队)。
1958年,塔拉索夫被任命为苏联国家队主教练。作为主教练带队参加了1958年和1959年世锦赛(两次亚军)以及1960年在美国斯阔谷(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山脉间的一块盆地)举办的冬奥会,获得第三名。相比1980年的“冰上奇迹”,这一次被称为“被遗忘的奇迹”。塔拉索夫告别国家队主教练岗位。之后,再也没能够回到这个岗位。
1960年12月31日,塔拉索夫从中央陆军离开,直到1961年11月22日被中央陆军重新雇用。塔拉索夫离开后,苏联国家队的主教练则由切尔尼绍夫担任。1962年,塔拉索夫成为助理教练,辅佐切尔尼绍夫。这对黄金组合开启了苏联冰球的王朝。
1963——1972年间,切尔尼绍夫和塔拉索夫带领红军冰球队在国际大赛包揽世锦赛和奥运会冠军。那时的红军冰球队,无比辉煌。可以说是战无不胜。然而1972年札幌冬奥会之后,切尔尼绍夫和塔拉索夫这对黄金组合离开国家队教练岗位。
1970年的5月31日,塔拉索夫再次离开中央陆军教练岗位,直到11月17日回归。
1973-1974赛季是塔拉索夫执教莫斯科中央陆军的最后一个赛季。可能还是像传出的那件事一样,塔拉索夫得罪了勃列日涅夫。一代功勋教练就这样结束了执教生涯。
但是塔拉索夫对于苏联冰球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培养的冰球巨星包括维塔利·达维多夫、阿纳托利·菲尔索夫、亚历山大·雅库谢夫、康斯坦丁·洛克捷夫、亚历山大·马尔采夫、瓦列里·哈拉莫夫、弗拉季斯拉夫·特列季亚克以及“俄罗斯五虎”(谢尔盖·马卡洛夫、伊戈尔·拉里奥诺夫、弗拉基米尔·克鲁托夫、阿莱克谢·卡萨托诺夫、斯拉瓦·费迪索夫)等众多名将。
费迪索夫跟吉洪诺夫闹翻那段时间,无球可打的他只好找塔拉索夫指导训练保持状态。用费迪索夫的话说,塔拉索夫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怀。更重要的在于,塔拉索夫建立了苏联冰球体系,尽管后来苏联解体,但是俄罗斯冰球在这套体系下得到了快速发展。
1974年,这位传奇教练成为多伦多冰球名人堂的第一位外国成员。也是俄罗斯的第一位进入冰球名人堂的成员。他的名字,有一天也将会被列入国际冰球联合会名人堂。
塔拉索夫的妻子妮娜·塔拉索娃是一名体育教师,他的女儿塔提亚娜·塔拉索娃是俄罗斯花样滑冰历史上最有名的教练。并且是世界花样滑冰名人堂成员。塔拉索夫的女婿是世界著名钢琴家弗拉基米尔·克赖涅夫。
1995年,经历长久病痛的塔拉索夫在莫斯科与世长辞,享年76岁。
2018年12月10日,“俄罗斯冰球教父”塔拉索夫百年诞辰。除了开篇提到的俄罗斯发行了纪念邮票。在KHL世界赛期间,莫斯科中央陆军队主席伊戈尔·叶斯曼托维奇提出,希望KHL和NHL组建一个跨大西洋的挑战赛来纪念塔拉索夫百年诞辰。
「颠沛流离中的坚守」结束了,教练万厚良的下半场开始
记者刘翔宇报道 2020赛季中甲最后一场附加赛,北京人和不敌江西联盛,降入乙级。媒体赛后连线,原本人和安排的是小将张宇峰接受采访,但张宇峰已经泣不成声,后来被采访者换成了老将万厚良。
万厚良说到球队降级的结果,第一次透露,“这是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即将年满35岁的老将终究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掩面而泣。“对不起……”这是球员万厚良在记者镜头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17年的职业生涯,14年效力于同一支球队,以这样的方式结束,太过于悲情。人和降级本身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万厚良的赛后采访真正戳中了人们内心中最柔软的那一面,给这支颠沛流离的球队画上了一个悲情的注脚。万厚良的职业生涯何尝不是百转千回,但他从未放弃,坚守到了最后,挂靴时理应获得更高的礼遇,可惜只有他的那句“对不起”,给这支球队留下了最后的体面。
▲人和降级,万厚良面对镜头不禁泪流满面
初三毕业,有了机会去海外踢球,这是一个十字路口,一条路是继续上学,另外一条路是足球。万厚良选择了后者。这一段留洋的经历,他打下了职业球员的基础,学会了塞尔维亚语。
万厚良出身军人世家,从小长在北京的部队大院。虽然家教严苛,但男孩子免不了淘气,钻军事医学科学院的防空洞,成为万厚良小时候最大的乐趣。“捣蛋的事没少干,但从来没做过出格的事”。
万厚良的足球启蒙是在永定路路口往南的五一小学,后来转去人大附小再到八一中学,都是因为足球的缘故。
喜欢足球,一是因为兴趣,再也是天赋。四年级的万厚良是海淀区百米冠军,跑接力永远是最后一棒。当时他同时入选了校田径队和足球队,一、三、五练足球,二、四、六练田径,这样的节奏坚持了大概半年,最后万厚良还是选择了足球,因为足球更有乐趣一些。田径教练为此还颇为惋惜,因为在他看来,损失了一个天赋极高的田径苗子。
万厚良选择足球的原因是因为一场比赛,在工体,国安的比赛。他印象中小时候就看过那一场,对手不记得了,但那种氛围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当时老万开玩笑地问小万,将来想不想踢球,小万说想,“将来我要站在这个场里去踢球。”这句话成为了儿时便扎根的梦想。
在实现梦想之前,万厚良先在学校里打出了名气。校园足球差距巨大,经常可以打出十几比零的大比分,速度快的小万,当时是前锋,有过单场进10球的“辉煌战绩”。小时候踢球是乐趣,到了初中,万厚良感受到了“苦滋味”。
八一中学是传统足球校,万厚良初一的时候住校,由于学习成绩不太好,老师希望父母多监督,于是从初一下学期开始,万厚良开始走读。“每天骑自行车,来回都十四五公里,早上比别人起得要早,晚上放学练完球,七八点钟再骑回去吃饭、写作业。”万厚良说,那会儿觉得挺好,不知道累,但现在想想,确实挺辛苦。
▲年维泗为八一中学翱翔足球队揭牌
这种情况持续到了初二下学期,万厚良再次转学,这次进入了一家足球青训俱乐部,挂靠在金盏中学。
万厚良的足球之路和很多职业球员不同,他没有早早进入职业俱乐部梯队,而是始终在校园足球体系内。到了初三的时候,命运发生转折。“初三一毕业,我们就有一个机会去南斯拉夫,现在是塞尔维亚,开始留洋。”万厚良说。
留洋,意味着将来要走足球这条路,这是个十字路口,老万当时拿出两根筷子跟小万说,一条路是上学,甚至将来去军校,另外一边是足球。老万给小万分析了利弊,最后让他自己选,他选择了后者。万厚良去了塞尔维亚,这一去就是三年。
“出国是为了接受更好的足球教育。”小万说,他们当时一起去的大概是30人,包括目前在泰达效力的边后卫白岳峰。球队最开始以整队的形式参加当地的地区联赛,万厚良由于表现出众,在最后一年时被塞尔维亚的CSK皮瓦拉选中,参加了塞尔维亚的第三级别联赛。那一年万厚良17岁。
当时万厚良已经改踢后腰,他的身体条件要明显好于同龄人,“那会儿我就觉得身体很重要,所以自己每天加练。”万厚良说,当时没有什么器械,他就练俯卧撑,练腹肌,“别人都在休息的时候,我一个人还在练。”另外他很适应留洋生活,有一定的英语底子。生活里的万厚良话不多,但在球场,他很喜欢呼应,放得开。这一点在后来他的职业生涯里也得到了印证,和万厚良做过队友的都说“小万场上有一喊”。
虽然是当地的第三级别联赛,但对抗依旧很激烈,而且都是成年球员,万厚良为皮瓦拉出场8次。赛季结束后,万厚良原本有机会继续留在欧洲,但由于身份归属问题,原中方俱乐部安排其回国,2005年,万厚良结束了自己第一段留洋生涯。
这段留洋经历,让万厚良有了很大的收获,一方面是在足球上,“留洋期间都是自己料理自己,所以要非常自律,自己应该知道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如何成为一名职业球员,我觉得这个阶段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另外更直观的成长是,他学会了塞尔维亚语。“刚去了就开始学语言,当时就一个当地的留学生教我们正常的字母发音,教了大概两三节课,剩下的就完全靠自己。”万厚良是有语言天赋的,在基本自学的情况下,他如今可以流利地用塞语进行交流,这也为他后期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2005年,万厚良在朱广沪国家集训队
2005年,万厚良返回中国,最终加盟了上海国际,他代表上海国际打了21场比赛,还有1个入球,这一年,他19岁。回想起自己的新秀赛季,万厚良最感谢的还是成耀东,“成导敢用年轻球员。”
2005年,信息不像如今这样发达,此前三年万厚良又远在塞尔维亚,国内足坛并不知道有这么一号。但万厚良很快就让人们认识了他。
他回国后的第一站其实是深圳健力宝,并非上海国际。当时健力宝主帅朱广沪看中了他,但因为转会费的问题,最终万厚良没能加盟。上海国际伸出橄榄枝,他成为了这支球队的一员。
当时少帅成耀东执教上海国际,敢于启用年轻人,万厚良通过冬训的出色表现,很快赢得了出场机会。2005赛季,19岁的万厚良初登大舞台,U19球员那年代表上海国际打了21场,并且有一粒进球。19岁的球员在新秀赛季打上主力,这在如今中超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万厚良印象中的第一场正式比赛,是与国安踢的足协杯,替补上的,踢的右边后卫。当时国安这边还纳闷,怎么从来没听说过有这么一个北京籍球员。万厚良在职业联赛中的第一个进球,也是在对阵国安的比赛,2005年9月1日,上海国际客场对国安,在工体万厚良打入一粒头球,这一下让所有人认识了他。
▲万厚良在上海国际
成耀东给万厚良最初的定位是边后卫,但很快便改成了中后卫,当时和他搭档的有曲楠男、法国外援阿达姆斯,上海国际的后防线上还有吴承瑛、郑涛等,说起来都比万厚良资历深,但万厚良在场上敢于呼应组织防线,或许正是他的这股冲劲打动了成耀东,逐渐站稳主力位置。万厚良回想起自己的新秀赛季,最感谢的还是成耀东,“主要是主教练的帮助,因为当时如果凭个人能力的话,我肯定没有老队员能力好,但是我觉得成导敢用年轻球员。另外身边的队友、大哥们对我都很包容,大家都很帮助我”。
万厚良回国的第一年,还有一件趣事。联赛前几场,万厚良几乎每到六七十分钟都要抽筋,按照他的身体素质和体能情况,其实不应该这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俱乐部煞费苦心。
大概五六场之后,有一天队医找到万厚良,说老板托人从英国给他带了种药回来,专门治抽筋,让他喝上。紧接着一场比赛赛前,万厚良喝了英国神药,觉得有点苦,但结果比赛踢完都没抽,真的有了效果。后来老板见到万厚良,还笑着和小万说,“看,多亏了这个药吧”。多年后,万厚良再见到当时的队医,队医说其实当时那个所谓的“英国神药”,就是感冒冲剂加了点维生素。万厚良抽筋其实是心理问题,这一下就治好了心病。
从2005年回国开始,万厚良一路顺风顺水,2006年他出场14次,2007、2008年一共打了43场比赛,其中在2007年他还以中后卫的身份在单场比赛中上演帽子戏法。万厚良成为后场的多面手,可以踢中后卫、边后卫甚至是后腰。在这期间他入选了国家集训队,并在2007年年初入选国奥,与85一代一起站到了08奥运的赛场上。
“能够在家门口参加奥运会,这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达成的梦想。我觉得在那个节点上,能够参加奥运会,真的是我一生能够奋斗到达这么一个目标吧,一个阶段性的里程碑。”万厚良至今回想起那段经历都非常自豪。
▲万厚良在国奥
2009年下半年,万厚良租至至全北,但仅仅踢了6场比赛,种种原因,他的韩国之旅并不顺利。2010年,他决定回国,没想到上午刚刚与球队签了合同,下午就在热身赛里被铲伤。
2008年奥运会结束,有经纪人找到万厚良,说韩国的一支球队对他感兴趣,在万厚良看来,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我肯定想去,因为当时韩国联赛的水平比中超要高。”万厚良不想错过这个机会。看上他的正是崔康熙执教的全北现代。崔康熙看了两场万厚良的比赛录像,觉得能力不错,直接签约了万厚良,甚至都没有试训。2009年下半年,继李玮锋、冯潇霆之后,万厚良正式登陆K联赛。
但去了之后,万厚良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一方面感觉有些吃力,身体对抗、个人能力上还是不行。另外,生活上极其不习惯。”
当时全州会说英语的人极少,万厚良交流很困难,包括生活中以及球场上。“我去超市买东西,或者是到外面吃饭,连英语菜单都没有,他们也听不懂,那会儿没有智能手机,在球队里我也没有翻译,他们说什么我也听不懂,训练的时候就是先看看别人怎么做。”万厚良说,关于技战术这些,在听不懂的时候,主要还是靠自己悟,自己想。
由于饮食习惯问题,他那时候的身体状况不太好,“蔬菜很少,基本上都是肉。”万厚良说,他每次都要和球队厨师说,是否能准备一些西红柿或者绿叶菜。
种种原因,让万厚良这一次的韩国之旅并不顺利。他在2009年下半年以租借形式加盟全北,合同为期半年。联赛中踢了四场,都是首发,杯赛踢了两场,一共踢了六场比赛,便草草收尾了。联赛结束后,蔚山现代曾邀请万厚良加盟,而且同样不用试训,万厚良考虑再三,觉得留在韩国可能会面临与在全北同样的情况,于是放弃了这个机会。当时正在执教陕西浐灞的朱广沪邀请,万厚良决定回国。
▲万厚良和崔康熙
“当时朱导说让我回来,今年球队的环境那么好,后防线也缺人,咱们一起能够踢个更好成绩。我就下决心回来了。”万厚良说,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回归后,他经历了职业生涯的至暗时刻。
2006年的时候,万厚良骨裂,他恢复得很快,随后2007年他打出了极为高效的数据,他伤病不多,并不是所谓的玻璃人。2010年,一次拼抢让他严重受伤,严重的程度甚至可能直接断送职业生涯。
2010赛季开始前两周,陕西浐灞在上海冬训,在与杭州绿城的一场教学比赛中,万厚良被李彦铲伤,右腿腓骨、胫骨粉碎性骨折。这一年是万厚良的本命年,就在断腿的这天上午,他刚刚和浐灞签订了合同。
万厚良断腿的事让浐灞老板很惊讶,“怎么上午签约,下午就伤了”。当时双方只是在合同上签了字,还没有盖俱乐部的章。即便如此,俱乐部老板当即决定,合同只要签了就有效,要对万厚良负责到底,让他好好康复。
俱乐部安排万厚良手术,“当时做这个手术挺困难的,我的腓骨还好,胫骨有点儿粉碎了,里头有碎骨。”万厚良回忆说,“我当时问了给我手术的主任,我说还能踢球吗?那主任当时就跟我说了一句话,他说小伙子你先别想踢球了,你还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你就成功了。”
医生的话让万厚良愣了一下,他感受到了自己这次伤病的严重性,但绝没有想到会这么重。“我当时说不可能,我说我绝对能踢球,我爸说,孩子实在不行咱就不踢了,咱们又不是说不能生活。我说不可能,我说我肯定行。”
▲万厚良和巴哈利卡
万厚良就抱着这种极强的能够康复的意愿,一直在康复,但中间又出了一个岔子。他做手术的腿感染了。“真正令我恐慌的其实是腿感染,而不是骨折。”万厚良说,感染意味着有极大的骨髓炎风险,骨髓炎最严重的要截肢。
骨折的恢复期在一年以内,感染让万厚良在医院里又住了两个月。这期间他不能下床,要用大量抗生素以及不停地给感染的骨头清洗。“每天24小时腿上挂着机器,只要感染的东西流出来了,那边儿就马上抽出来。”万厚良那段时间很消沉,还好爱人一直陪在身边。
中间有一次好了,医院观察没问题了,给万厚良的腿进行了缝合,但是医生不建议他离开上海,这样万一有什么问题的话,他能随时再回来。好的情况只维持了十多天,情况又急转直下,“感染那个地方又二次感染了,伤口不愈合,还一直在往外流脓。”病情的反复让万厚良开始心里没底,使用大量的抗生素让他食欲不振,看什么东西都恶心。最后医院用了一种极为强力的抗生素,病情彻底扭转,感染得到了控制。
万厚良捡回了一条腿,也捡回了自己心爱的足球。第二年年初,万厚良重新开始跟队,那时候浐灞主教练已经换成了科萨。
“紧接着到2011年,上半年一直处于康复状态,跟着球队断断续续踢,但那年其实状态真的挺好的,联赛中应该是踢了19场,也是我职业生涯进球最多的一个赛季,那年中超联赛进了四个球。”万厚良说,“当时我的感觉就是我对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最起码我没有放弃自己。”
▲万厚良vs乔尔·格里菲斯
右腿重伤恢复之后,左腿软骨又出了问题,职业生涯全麻的手术做过六次,两条腿都大修过,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内心强大加上极其自律的习惯,让他在青岛黄海找回了状态。
2010年大伤,2011赛季复出,看起来状态恢复得很快,但万厚良不知道,他为此付出了更大的代价,这一次是左膝的软骨。
在右腿大伤之后,万厚良在训练和比赛中,将大部分的发力都放在了左腿上,这使得左腿软骨超负荷,产生了严重的疲劳性伤病。“这个伤导致我最后走都走不了,就是每走一步都疼。”万厚良说。软骨受伤通常是刚开始的时候能够忍受,但随着训练量加大,随着时间的积累,越来越疼,到最后就是骨头碰骨头。当时国内对软骨伤病的认知还没有那么清晰,球员软骨伤病也少,不像最近几年那么多,所以治疗手段也欠缺,万厚良经历了一次致命的误诊。
在上海万厚良做了软骨手术,“那边有一个专家说,我给你清理清理里边儿可能就好了。所有人都觉得手术很成功,其实这个手术做得特别失败,他把我没事儿的地方给切了,我有事儿的地方他都没看见。”万厚良自己知道有问题,因为手术完他的腿还是疼,只是做了很多核磁检查,就是看不出问题。直到年底,他和受伤的曲波一同前往德国治疗,德国方面的专家才发现了问题。
“上海手术时做的关节镜有录像,这个录像我拿到德国的时候,人家说镜头转到这儿的时候,正好漏过了真正有问题的地方,相当于他把我别的好的地儿给修掉了,把我不好的地方给留下了。”万厚良说,自己拖着一条伤腿,断断续续扛了一年,那一年一场没踢。
万厚良在德国做了软骨再生手术。手术以后,德国专家问他还有合同吗,“我说还有合同,他说你回去就退役别踢了,他说你的腿受不了。”
那是2012年的事情,万厚良一直踢到了2020年底,而且2020赛季基本全勤,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在这期间他经历了第二次左膝软骨的手术,职业生涯全麻的手术做过六次,两条腿都大修过,很多人都惊讶于万厚良在如此波折的情况下,还能够继续坚持在赛场上。万厚良说,自己从没有放弃过自己。
▲万厚良一直坚持到了本赛季
2013-14赛季,万厚良在恢复中度过,由于伤病以及状态原因,他逐渐被球队边缘化,跌到了事业谷底。2014赛季过后,他决定要去中甲的青岛黄海。
“当时我在人和挣的薪水,是我在黄海的三倍。很多人都会想,我再耗两年,把这两年钱拿到,但是我想的是,哪怕说我出去挣1/3的钱,我也要踢比赛,我觉得我还年轻,那会儿是29,我觉得29岁就放弃自己,不是我应该干的事儿。我当时我跟家里商量,我说我想放弃在人和的合同,去黄海踢比赛,家里特别支持,包括我太太特别支持,她就说你怎么想的,你就怎么去干。”万厚良说,随后他在青岛黄海逐渐找回状态,2015年踢了29场,2016年踢了28场,基本全勤。
经历如此大的伤病,还能够有这样的状态,万厚良除了有强大的内心之外,还得益于其作为一名职业球员极其自律的习惯。
万厚良业余生活并没有那么丰富多彩,甚至有些枯燥。除了训练和比赛,他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和家人交流,闲来没事喝喝茶,另外就是看看巴萨和拜仁的比赛录像。
万厚良有早睡早起的习惯,每天坚持吃早饭,酒店提供的牛奶如果是全脂的,他会自己去买一箱脱脂的喝。通常他早饭后会背着手在酒店周围散步,因此很多小球员叫他“老干部”。
在万厚良的带动下,很多队友开始喝茶,和他同屋的球员都开始早睡。伤病恢复期间,万厚良坚持每天自我康复,因此家里还购置了健身设备和康复仪器。他给年轻球员做出了很好的榜样,让他们意识到什么是职业球员应该有的样子。
▲值得钦佩的老将
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回到北京,加盟人和,对于万厚良来说,这是“双重回家”。这一次回到人和,与球队经历了冲超、两连降,感慨良多。2020赛季结束后,他选择了退役,并开始了转变角色的生活。
2016年,青岛黄海成为中甲强队,万厚良是后防线中流砥柱,当年他们差点冲超。当年的上海国际(陕西浐灞、贵州人和)辗转多地,最终来到落户北京,北京人和队后防线需要人,万厚良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个孩子也一天天长大,他想更多地陪伴在家人身边,因此有了回到人和的想法。青岛黄海的老板王泽楷最终给他开了绿灯,万厚良一直惦念在心。“也很感谢人和接纳我。当时女戴总(戴秀丽)问我,如果黄海冲超了,你明年还考虑回来吗?我说,无论何时,我想回家。”就这样,万厚良2017赛季重回人和。
万厚良在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回到了北京。“落叶归根了,职业生涯最后几年能够回到北京,而且是在一个自己特别熟悉的球队,算是母队,这是双重回家的意义。”万厚良说。人和主场在北京丰台体育中心,离万厚良家很近,“老干部”万厚良再次上线,他每天骑着自行车去俱乐部上班。
万厚良在人和这四年,除了2019年再次前往德国手术,耽误了一些比赛,其他时间基本打满。他随同人和一起经历了2017赛季的冲超,也经历了2019、2020赛季的两连降。
在2020赛季,35岁的万厚良打了16场比赛,只有一场因为红牌停赛,他是除了外援蒂亚戈之外人和出场时间最多的球员。
2020赛季结束后,万厚良退役。
实际上,在今年中甲联赛尚未结束时,就已经有其他球队想要万厚良,而以他目前的身体状况再踢两年也没有问题。只是万厚良自己对于球员身份已经没有留恋,他更希望去做一个称职的儿子、父亲和老公,他想更多地陪伴家人。
但他并没有放弃足球。
中国足协近几年有优秀青年教练员培养计划,旨在让一些有国家队经历、愿意走上执教岗位的退役球员,继续在足球领域里发光发热,为国服务。万厚良符合条件且在足协的名单当中,目前他已经转变角色,以训练员的身份,加入到了U21国家队的教练组,参加了球队在海口的集训。
未来,他的目标是当上职业队的主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