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男篮世界杯中国队 5972 不敌委内瑞拉,无缘世界杯 16 强,你有什么想说的?

核桃 240 0

历史向:历届中国男篮实力排名(1)1986白金一代

一直在酝酿的一篇系列长文,我将通过对历届男篮的球队分析得出那个历史上最好的一届男篮。也算是在现在这个并不明朗的前途中一分聊以自慰罢了。

评判标准:至少打进国际大赛(世锦赛、奥运会第二轮)赢下了不止一场比赛的胜利。所以如00届男篮虽然赢两场却没能出线、02年、10年那种赢一场出线的球队都不在我的讨论之中。

今天首先带来的是世锦赛上的中国男篮。他们在年世锦赛中从第一阶段小组赛中出线,最终名列第9.

中国男篮

排名:第9 (24队)

战绩:4胜6负

87-98意大利(85欧锦赛第三、赛会第六、87欧锦赛第五、88奥运资格赛欧洲区第四)

81-107美国(赛会冠军)

98-84波多黎各(87中美洲第一、88奥运会第七)

84-72科特迪瓦(85非洲冠军、87非洲第七)

80-81西德(85欧锦赛第五、87欧锦赛第六、88奥运资格赛欧洲区第七)

82-106南斯拉夫(赛会季军)

80-97阿根廷(赛会第十二、85南美第三、88美锦赛第五)

81-95加拿大(赛会第八、88年美锦赛第三、88年奥运会第六)

93-78古巴(赛会第十一、87中美洲第五)

112-111希腊(赛会第十、87欧锦赛冠军、88奥运资格赛欧洲区第五)

(数据排名取复赛前12支球队)

场均得分:87.8(7/12)

场均失分:92.9(1/12)

场均罚球:16/21.4 (74.8%) 罚球(7/12)

命中(6/12)

命中率(2/12)

得分占比:18.2%

场均三分:6.5个(前12名平均5.5个)得分占比:22.2%

场均犯规数:19.4次(9/12)

失误数:(2/12)

篮板球:前后场各输3个

各位置球员得分:内线:320 得分占比36.4%

锋线:445 得分占比50.7%

后卫:113 得分占比12.9%

主要队员

内线:

徐晓良 24岁 2.10M 第二次国际赛 10场 均分8.2

宋涛 21岁 2.08M 第一次国际赛 6场 均分10

王立彬 23岁 2.02M 第三次国际赛 10场均分8.8

黄云龙 26岁 2.00M 第三次国际赛 9场 均分9.7

锋线:

王非 23岁 1.92M 第一次国际赛 10场 均分10.7

张勇军 24岁 1.90M 第一次国际赛 10场均分14.1

李亚光 28岁 1.88M 第三次国际赛 10场均分16.3

沙国力 26岁 1.95M 第一次国际赛 7场 均分4.8

后卫:

孙凤武 24岁 1.83M 第三次国际赛 9场 均分4.9

宫鲁鸣 29岁 1.72M 第一次国际赛 8场 均分5.4

平均年龄:24.8

平均身高:1.94M

阵容分析

内线:机动性强,普遍有一手中投,能够持球推进发动快攻,都有一手策应,非常适宜当时的球队打法,几个内线实力差距不大。普遍有着丰富的比赛经验,打过不止一届(有的甚至已经是第三届)国际大赛,抗压能力强。都处于生涯的上升期或巅峰期,有着较好的精神面貌和进取心。

不足:身高矮、仅有一人达到2.10M。护筐、篮板能力一般。对抗较差,单防能力普遍较差,不适应阵地战肉搏。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是中国迷你内线,或者说是传统四号位的代表,这种四号位有个特点:身高一般在两米左右、有一手中距离篮子和内线小技术、能做一定的策应、有着不错的机动性。但是单防能力一般,篮板和护框较差,对抗能力也一般。属于那种能一眼看穿上限的球员。事实上,这种内线球员从男篮建队至今一直都不少见。

锋线:特点鲜明,攻击能力强;有着突出的持球进攻、突投结合的能力。是东亚外线传统迷你锋线得分手的代表。锋线的三位主力是那届国家队得分榜的前三名,李亚光处于巅峰,从数据上看是在生涯大年,16.3分是他职业生涯的场均最高,与阿根廷的34分也是他单场的生涯最高。让我感到意外的其实是张勇军和王非,张勇军的三分、王非的突破都是很值得一提的。在我看来,他们现在依然是中国队在这两项技术上最无解的球员。他们都是第一次代表国家队打国际大赛,就当上了国家队的主力和大腿,想想现在的球员不免让人唏嘘。当然,这只是个开始,他们会在未来扛起中国男篮,打出一些让人瞠目结舌的比赛记录。

不足:身高矮,单防能力、对抗能力不足。很依靠快攻和投篮准度,阵地战的办法不多。在面对动态身体天赋出色的对手时普遍受到压制。也正是因此,比赛表现起伏较大。当然,这也是中国锋线球员的通病。可能这样的通病细究下来是已经暴露几十年的老问题。

后卫:有着丰富的比赛经验、出色的动态身体天赋。速度快、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对空间的需求度较低。

不足:进攻能力有限。可能是因为锋线进攻能力太强,为了更好的捏合阵容,后卫没有过多的进攻。在本次比赛中,孙凤武最高只拿过13分(与西德)考虑到他曾经有过世锦赛场均10.6分、单场25分的经历(82世锦赛),我觉得这样的判断没有问题;这届比赛的控卫体型较小,宫鲁鸣应该是自74年至今国家成年队最矮的球员;孙凤武也应该是至今最矮的主控、所以单防能力不足、容易被针对。

主帅:钱澄海,在这之前他已经担任了十几年的国家队主帅,经历了三代球员、有了世锦赛和奥运会的经验,也在一个年富力强的时期。经历了成功,当然也有85年亚锦赛的失利和几次美国之旅,接触了当时世界的最先进打法。但更值得可贵的是他有能够结合自身特点、打造属于中国队自己战术体系的能力。我们不是强队,我们却又不能盲从。于是“追着屁股打”战术让中国队打造出自己的体系。在FIBA篮球整体速度不快、欧洲球员普遍转身慢的时代,这样的战术是弱队对强队的一次降维打击。也正是由此开始“二元制”的篮球体系在中国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快准灵的风格,为后来我国创造历史晋级前八打下基础。

我们应该打自己的篮球,而不是亦步亦趋的邯郸学步,就在不久前大家就看到了这样的恶果。喝了二两洋墨水、啃了几块洋面包就敢在教练席和直播间夸夸其谈的人祸害了中国男篮。面对年亚锦赛的失败,钱指导没有埋怨球员、没有迷信所谓的“先进打法”而是选择自己钻研新打法,再打回来。这样的精神我想值得很多人学习。而有自知之明的主动放弃某些比赛和极强的临场反应更是后来的教练们没有的。对阵西德时“宁输两分,不打加时”的临场反应值得某些年轻教练学一辈子。

总评:这支中国队极其强调快攻和机动性,提升了进攻的成功率、打击了对手的弱点,扬长避短。相对而言更注重外线进攻,走在时代的前列。全队得分的分布较为平均,不容易被针对。球队可用轮换较多。是东亚球队结合自身特点和对手弱点打造体系的一次有益尝试。也为我国篮球队参加长赛程比赛积累了经验,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不足:得分相对集中于外线队员,对球员状态要求较高。过于强调提速,失误较多,造成了大量的失分。球员的防守能力普遍不足,失分在前12名中最多。对抗能力较差、保护篮板的能力较弱,面对拥有强大内线和强硬对抗的球队时往往很吃亏。并没有解决中国队在过去一直存在的一些痼疾(当然,大部分痼疾直到现在也没解决)。

以现代篮球的标准看,86年的中国队显得很另类。他们没有那种巨型的内线,应该说,全队的身高都很矮。也没有那么重视三分,全队数得出的三分点也就是张勇军、李亚光,宫鲁鸣也能投几个,但还是太少。却又很少有人能冻结他们。主控孙凤武现在看来缺少投篮能力、甚至罚球都很一般,不能拉开空间。但即使是按现在的标准,他也是CBA中身体素质最顶级的后卫之一、甚至可能没有之一。身体素质劲爆的一号位、1.90+的侧翼得分机器、两米出头的四号位搭配上灵活机动的空中飞人,在配置上可能更适应现在的CBA。但是能不能靠这些优势打败后面的几支国家队、或者说能不能在现在的FIBA里有所作为,那也只能见仁见智。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国家队球员在地域分布上很广泛,不像现在粤辽疆+北京齐活。我们可以看到像来自甘肃的徐晓良、来自陕西的王立彬、来自四川的李亚光,这些非篮球发达地区的球员,他们还都是主力。从这里我想问,这么多年我们篮球的发展程度到底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我们有着越来越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为什么我们的人才来源却越来越集中?

在面对前八名的球队和一些对抗能力强、内线出色的球队时,这支球队往往没有一点机会。但他们几乎赢下了所有该赢的比赛。特别是面对苦主波多黎各和希腊的时候发挥出色赢下比赛。

其真实水平大约是欧美二流末。拿到第九名有一定的运气成分(波多黎各前一场球刚和美国恶战;与西德算小分),但仍称得上是实至名归。

当然,当时的世锦赛第一次扩军。在入选球队水平、规则适应(第一次引入三分线)、NBA球员不能参赛。这些问题上反映了当时的FIBA还在自己的完善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支中国队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后记:世锦赛后,年,宋涛被NBA选中,但是他在一次国家队的训练中重伤退役。他的离开让中国队失去了可以依仗的内线屏障。88年奥运会上,虽然张勇军火力全开,场均拿下20.4分、虽然我们又出现了场均17.4分的新星宋力刚,但是在和加拿大争夺八强席位时我们最终遭遇了三分绝杀。尽管张勇军已经超神般的命中了8个三分、单场砍下34分。但是过于孱弱的内线让加拿大在比赛中打出了过6成的两分命中率。最终还是没能更早的创造历史。

历史向:历届中国男篮球队实力排名(2)黄金一代1994

中国男篮

排名:第8(16队)2胜6负

97-93巴西(93美锦赛第四、核心奥斯卡·施密特缺阵、95南美锦标赛第三、南美奥运资格赛第二)

77-132美国(梦二队)

78-76西班牙(93欧锦赛第五、95欧锦赛第六)

73-105克罗地亚(赛会第三)

61-77希腊(赛会第四、93欧锦赛第四、95欧锦赛第四)

58-90加拿大(赛会第七、93美锦赛第七)

57-95澳洲(赛会第五、93、95大洋洲冠军)

76-104加拿大

场均得分:72.1 (7/8)括号内为排名

场均失分:96.5(1/8)

场均篮板: 25.5(8/8)

前板:8.9(8/8)

后板:16.6(8/8)

场均助攻:12.6(4/8)

场均抢断:7.9(3/8)

场均失误:20.5(1/8)

场均犯规:22.5(1/8)

投篮:204/474 43% (25.5/59.25)

出手:8/8(为数据在前八名球队中的排名)

命中:7/8

命中率:7/8

两分:141/304 46.4%(17.6/38)

出手:8/8

命中:8/8

命中率:7/8

三分:63/170 37.1%(7.9/21.25)

出手:3/8

命中:3/8

命中率:3/8

罚球:106/136 77.9% (13.25/17)

出手:8/8

命中:7/8

命中率:2/8

得分占比:两分:48.9%

三分:32.7%

罚球:18.4%

主要球员

各位置得分/占比

内线:211/577 (36.6%)

锋线:290/577(50.2%)

后卫:76/577 (13.2%)

阵容分析:

内线:

这一届大赛的内线相对较薄,虽然中国队又是一口气带了5名内线。但是常用的只有3个。巩晓彬和纪敏尚都没有获得多少上场时间。在技术层面,这三位主力内线——单涛、吴乃群、刘玉栋。都有着一手中投,大家可以通过当时的录像看出来。

和中国队过去的内线一样。吴乃群和刘玉栋则类似于过去的四号位。这种四号位我在之前的86一代的评价中已经做过简评,这里不在累述。而我认为,他们两个四号位(而且经常摆到中锋)相对于之前球员的最大优势是他们的对抗能力的提升。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前场篮板都还冲抢的不错。比如吴乃群在与希腊的比赛中抢下7个前场篮板;刘玉栋在与巴西的比赛中抢下4个前场篮板。

在轮换上,因为进攻端的戏份不像现在那么重,他们会更多的把精力投入防守。这样的话,对自身体能要求不像最近这次那么大。所以在当时,虽然赛程较长,但是长时间的内线三人轮换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问题。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对比看出来。都是三人轮换的内线,为什么94年的轮换大体没出问题,可是去年却出了那样的事?难道现在的内线不如当时吗?当然不是的,只是内线的职责变了。不过,当时的内线在实力水平、等级能力、轮换人数都有限的情况下,还算圆满的完成了自己的辅助任务。

不足:还是老问题。单防能力和护框能力还是很一般。所以后场篮板的保护能力不足。在单涛下场的时候,平均身高只有两米的内线根本顶不住那些拥有强力内线的球队。事实上,在与西班牙的比赛中最后关头单涛被罚出场,我们甚至要用孙军顶上四号位。

锋线:

这是我们有史以来最好的锋线群,三位侧翼的主力可以说都是世界级的前锋。我们可以毫不掩饰的说,中国队这次突破历史就是靠着优秀的锋线完成的。虽然他们依然有着状态不稳定、个别场次表现差距较大的问题,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是我们晋级八强最重要一环的事实。

锋线的三位球员拿下了中国男篮577分中的286分(占比49.6%)、101次助攻的47次(占比46.5%)、204个篮板里的65个(占比31.9%)、63次抢断里的28次(占比44.4%)可以说他们是攻防兼备的。而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特点:

孙军的传球和组织能力无出其右,他也是当时中国队实际上的组织者。虽然得分不多、命中率也不高,但是他场均送出了3.3次助攻(全队第一)、8+3+3的数据虽不够亮眼,但足够全面。

郑武是中国队的杀手,他的中投能力极强而且特别稳定,两分三分的命中率一样,都超过了百分之五十。篮板能力强,场均的篮板球超过三个(全队第三),事实上我们可以在两年后的那场生死战中以篮板球做出更大的贡献。但他真正强大的是自己的大心脏,他在与巴西和西班牙的比赛中都命中了锁定胜局的进球。他是中国队真正的杀手,他生死战的表现还不止于此,在两年后面对安哥拉和阿根廷时、甚至在六年后面对法国时,我们都能看到他在生死战上出色的发挥。他是中国队两次晋级八强的直接功臣。

胡卫东,虽然他更多的是以轮换的身份在替补端发挥作用,但他是实际上中国队出线的最大功臣。他拿下了中国外线最后一次单届大赛的场均15+得分。无论是突破还是三分,他都贡献着自己最大的能量。与巴西队的加时赛中,他用突破一次次的击穿巴西的防线,直至最后胜利;与克罗地亚的比赛中,他单场投进9个三分,让库科奇记住了这个中国前锋。他也通过这届比赛成为中国锋线当之无愧的标杆。

此时的中国锋线群不再是那些迷你身形的得分机器、也不是那些质朴无华的三分射手、更不是那些空有身体的工兵蓝领。他们全面、他们攻守兼备、他们兼具着基本功和身体天赋。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的中国男篮都难有他们的匹敌者。所以,他们带着男篮走向了成功。

后卫:

和我们之前评价的86一代比,这个后卫线比较薄弱。主控阿的江几乎没有任何进攻能力。当然这个队也不需要他进攻。但是在对阿的江的使用中,我们已经明显的感受到了缺乏进攻能力的组织者对球队进攻的拖累。所以很多时候中国队会选择使用吴庆龙。但是吴庆龙并不是控卫出身,而且作为一个射手,持球进攻的能力不强,对对方防守阵型的改变能力有限。以至于大量的进攻是由锋线发起并终结的。

也就是说,后卫本身已经存在了巨大的问题。实际上当时的教练们应该已经发现了后卫需要以足够的进攻火力去带动组织。而不是单纯的控运和传球。但仅仅发现了问题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后卫问题的根源在于选材的盲目大型化,直接反映是原来的前锋降位置去打了后卫。这是个承前启后的时期,从94年开始,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一号位只有阿的江一人,在两年以后是一个都没有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关于后卫的名场面在中国队发生。我们也越来越接近自己所熟悉的那个时代。

主教练:

蒋兴权。其实他从青年队起就开始带这一批球员。对于球员他是很熟悉的。经历了一些大赛,在94年也已经有了丰富的执教经验。更可贵的是他以自己独特的智慧帮助中国男篮取得历史性突破。

我们不是什么强队,要想从一个死亡之组突围更多的只能依靠智取。在那个网络、媒体都不发达的时代,蒋兴权指导用自己的方式在热身赛上保存实力,在正赛上扮猪吃虎的方式是值得肯定的。当然,我们也能看到他在关键时刻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放权给队员并激励他们。这比有些志大才疏却不敢承担责任的年轻人不知好了多少。所以他们也在最关键的时刻顶住了压力,取得了成功。

在进攻端,他基本延续了传统中国队快速、机动、灵活的打法。很注重基本功的训练,这样让我们在关键时刻有着可以信赖的罚球水平。在与巴西和西班牙队的比赛中这一点得到了证明。球队的训练水平和体能储备很高,哪怕经历了八场高强度、高水平的较量,我们的球员还处于一个大体稳定的状态。这是十分不易的。

在防守端,其实受到比赛级别的影响。中国队的防守一直被大家低估了。各种阵型的联防的运用在小组赛的两场生死战里其实做得很不错,我们也尽了最大可能在防守端抵消了两个对手的内线优势。西班牙的中锋在下半场几乎没有发挥,我们通过防守和篮板球一点一点蚕食对方的优势,直到反败为胜。对巴西的上半场则通过防守为球队的领先打下基础,上半场对方仅得30分。在争夺八强席位的比赛中,这些都是关键而不引人瞩目的。

如果说有什么不足,则是轮换太少。尤其是进入八强以后,在面对更高层次对手时我们应该放平心态,没有必要还是八人轮换打到底。如果轮换能多一些,我们是不是可以更好的锻炼队伍呢?未来的大赛里我们是不是会有更多可用之人呢?

当然,无论从球队表现还是比赛结果看,我们不用再质疑,胜利者是应该受到赞扬的。

总评:

从阵容结构看,这支球队好像没有进八强的能力。他们的长版很长,锋线实力是历史最强的,可是短板又太短。在控卫和内线有着明显的缺陷。首先在这三个位置上攻击力都不够,防守能力也有很大的欠缺。只能作为大致维持在合格线上的辅助。这支球队的核心是三个锋线,他们的能力可以说是历史最强,甚至三个人能在综合能力上排进侧翼的历史前三名。所以,尽管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短板,极强极厚的锋线也足够让球队战胜强敌。可能是因为巴西缺少了那个FIBA之神影响了自己的实力,但我想说,就94年而言,我们又会害怕后八名球队里的哪一个呢?所以,我们的八强实至名归。

在风格上这支国家队实际上是86一代的延续。强调快、准、灵。从数据上看甚至很“现代篮球”,他们有着三分的数量和手感,很依靠手感和对方的手感。其实在面对八强里的大多数对手时都没有什么机会。锋线决定了他们的下限,然而决定他们真正的上限是内线。凡是内线还能抗一抗的比赛他们通常会打成僵持甚至有机会争胜。比如与巴西和西班牙的小组赛、比如复赛与希腊的比赛。但可惜的是,前八的球队几乎已经没有短板。他们也没有机会和实力再进一步。

因为短板太明显,实际上这个球队在我看来甚至打不过后面的几支没有出线的中国男篮。但这更能说明他们的锋线实力有多强。在锋线的主力中轴线存在的情况下,这个球队的内线和一号位可以是等级在线的任何人,这给球队带来了很大的可塑性。96和00年,我们以这个锋线主力为核心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的搭配自己的阵容,而且都打出了不错的比赛。所以,锋线是这支球队的精华和优势。

这是一支真正承前启后的球队。从96年开始,我们的进攻重点逐渐的转向内线。这是最后一次传统一号位为主力的大赛,在后来,高大化的后卫让中国传统一号位走向了终点。这也是最后一次我们不用担心“过半场”的大赛。

所有人都知道了中国队的优势,所有人也都知道了中国队的短板。96年奥运会,男篮历史性的给了亚洲两个名额。我们不用担心。蒋指导已经光荣高升;一个曾经在本文中出现、当时好像并没有离开球场多久的小个子成为了中国队的主帅。他们都处在自己最好、最巅峰的年纪。他们正对更高级别赛事的荣誉发起冲击。

后记:内线,这个球队阵容里最大的短板不会存在太长时间,一个瘦瘦高高的北京男孩已经开始了自己的篮球生涯。很快的,世界会惊呼“亚洲对他来说实在太小了!”那个来自蒙古的壮汉也已经做好了自己的准备。当然,另一个瘦瘦高高的上海男孩还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他还在球场一次次的投篮、一次次地挥汗如雨。

他们有着光明的未来。

历史向:历届中国男篮实力排名(3)黄金一代1996

96奥运会中国男篮

排名:第八(12队)2胜6负

比赛:70-67安哥拉(95非洲冠军、赛会第十一、97非洲第三)

78-109克罗地亚(95欧锦赛第三、赛会第七、97欧锦赛第十一)

87-77阿根廷(95美锦赛第二、赛会第九、97美锦赛第四)

70-133美国(梦三队)

55-116立陶宛(95欧锦赛第二、赛会第三、97欧锦赛第六)

61-128南联盟(95欧锦赛冠军、赛会第二、97欧锦赛冠军)

75-115希腊(95欧锦赛第四、赛会第五、97欧锦赛第四)

85-99克罗地亚

数据(括号内为排名,数据取前八)

场均得分:72.6(8/8)

场均失分:105.5(1/8)

场均篮板:27.4 (8/8)

前板:8.6(7/8)

后板:18.8(8/8)

场均助攻:15.4(8/8)

场均抢断:5.6(7/8)

场均失误:20.4(1/8)

场均犯规:20.25(5/8)

投篮:119/476 (24.9/59.5 41.8%)

出手数排名(6/8)

命中数排名(8/8)

命中率排名(8/8)

两分:147/332(18.4/41.5 44.3%)得分占比:50.6%

出手数排名(6/8)

命中数排名(8/8)

命中率排名(8/8)

三分:52/144(6.5/18 36.1%)得分占比:26.9%

出手数排名(4/8)

命中数排名(5/8)

命中率排名(6/8)

罚球:131/161(16.4/20.1 81.4%)得分占比:22.5%

出手数排名(8/8)

命中数排名(7/8)

命中率排名(1/8)

得分占比:

内线:41.5%(229/581)

锋线:42.8%(261/581)

后卫:15.7%(91/581)

出手数占比:

内线:45.8%(218次)

锋线:40.1%(191次)

后卫:14.1%(67次)

主要球员:

内线:王治郅:2.14M 第一次国际赛 19岁

巴特尔:2.11M 第一次国际赛 21岁

刘玉栋:1.98M 第二次国际赛 26岁

巩晓彬:2.02M 第四次国际赛 27岁

锋线:胡卫东:1.98M 第三次国际赛 26岁

孙军:1.97M 第三次国际赛 27岁

郑武:1.97M 第二次国际赛 29岁

后卫:李晓勇:1.89M 第一次国际赛 27岁

平均身高:2.01M

平均年龄:25.3

技术统计:(下表)

阵容分析:

内线:

本次中国队的内线人数为历届之最。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阵容里我们有多达6名内线球员。主要使用了其中的4名球员。

我国内线在96年完成了有史以来档次上的第一次真正提升。我们有两名身高超过2.10M的中锋,而且运动天赋和进攻能力属于上乘,尽管他们还很年轻。这也让94年世锦赛的主力中锋单涛彻底的坐在了替补席上。

王治郅作为一个19岁、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的年轻人表现出了出色的运动能力、积极的拼抢能力和一流的球场意识。毫不夸张的说,他作为中锋的历史地位早在那个时候就确立了。尽管当时他还没有表现出后来我们看到的那么柔和的手感和策应能力、他的身体也很单薄。但正如宫鲁鸣在接受采访时说的那样,美国的大学应该都很想得到王治郅。当时的球迷有理由相信,他会是中国队未来的支柱。

巴特尔,在比赛中已经体现出了自己娴熟的内线技术和十分突出的力量对抗。尤其是对奥拉朱旺的背打现在依然被大家铭记。虽然还没到掀翻奥尼尔的时候,但当时他也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亚洲最好的中锋。如果说有什么不足,就是他无法控制住自己的犯规。96年的巴特尔可能是中国队有史以来犯规最多的主力球员。他在8场共113分钟的出场时间里有32个犯规。平均3.5分钟就有一个。如果按犯规数算,他平均每场甚至还打不到18分钟。这对于球队的攻防两端都是巨大的损失。

至于两个四号位,之前就说过,他们都是中国传统四号位的代表。在这里就不对他们做过多的分析了。他们也兢兢业业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并且在一些场次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刘玉栋对阵美国队的18分;巩晓彬对阵克罗地亚的12+8、对阵阿根廷的8+4+4 。

不足:内线的缺陷在于老生常谈的对抗能力不足带来的命中率低下。王治郅的赛会命中率是40%(30/75);巴特尔是44.4%(16/36);刘玉栋是35%(21/60)巩晓彬是33.3%(12/36)。在内线获得比以往高得多的出手权时,他们并不能把大量的出手转化成得分,这其实是对进攻的拖累。而较差的单防能力和篮板能力让中国队的内线频频失守。事实上,96中国队的失分过百的直接原因就在于此。

锋线:

中国队的锋线在这次比赛中依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关键先生郑武是一把利剑。在与安哥拉的比赛中命中致命三分、在和阿根廷的生死战中用近乎无解的表现砍下22分9个篮板。无论是中投、突破、快攻、背打、甚至是抢下前场篮板后的补篮都足以让我们的对手感到绝望。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数年以后,当姚明率领的中国队面对阿根廷时,对方依然有老球员问我们郑武是否还在阵中。

胡卫东依然发挥着自己在队里作为箭头人物中流砥柱的作用。在与安哥拉和阿根廷的两场生死战中都有着上佳的表现(对阵安哥拉15+5+3、对阵阿根廷22+4)。作为一个在两年前已然功成名就的球员,他给人们的印象已经不再是一个突出的得分手或是一个飞天的扣将了。我们可以听到美国的解说员对他的赞美、看到库科奇对他的尊重。

孙军依然发挥着自己在锋线上的组织作用。他的传球依然给球队创造了很多机会。作为一个前锋,他在水平更高的奥运会上场均依然能贡献3.2次助攻(全队第二)。能够稳定的贡献近8分的场均得分。但是他运球重心较高、频率偏慢、传球过于写意的问题开始被针对。所以他在和安哥拉、美国的比赛中失误过多(两场共17次失误)。而整届比赛中,他的助攻失误比正好是1:1。而对阵阿根廷时他只打了6分钟,这让我们对他在这届比赛中的印象并不深。

后卫:

本次比赛只带了两名后卫。已经逐渐老去、身材越来越走样的吴庆龙虽然在仅有的上场时间里表现出了自己依然有着出色的三分能力。但是他的位置已经被取代。他也只打了整个赛会中的4场比赛。

所以这届比赛本质上我们只有一个一号位,李晓勇。但高大化的建队思路让大量的锋线球员转入控卫。而无论是吴庆龙还是李晓勇,都是从三号位转入的。所以,这是中国队第一次没有纯一号位。其实在这个时候,被后来广为诟病的过半场困难的问题已经出现。甚至还有“你别运,给胡卫东运”的名场面。尽管这样,李晓勇依然是中国队场上最忙碌的人,他场均出场33.8分钟,有三场球打满全场。而且李晓勇显然比之前的纯控卫更富有攻击性。在整届比赛中,他有3场比赛得分上双,有一场9分。在与阿根廷的生死战中单场砍下17+8+5,为中国队的出线立下汗马功劳。一号位攻击性的提升也给队友带来了更多的机会。虽然他有控运方面的问题,但他却有场均超过4次的助攻。并不过于天马行空的传球和稳稳当当的组织甚至让他的失误也不像前任主控那么多。也就是说,他是当时最适合中国队的控卫。

主帅:

宫鲁鸣上任前在蒋兴权的手下已经学了好几年。但是年龄和资历依然是他的大问题。最终他铁腕治军的方式在一系列人事震荡以后稳定住了球队。在上一届国际大赛创造历史后,越来越多的球队已经关注到中国队的打法和特点,如果继续照搬过去的打法很有可能会让奇迹仅仅是奇迹。所以面对新的形势,宫鲁鸣在战术体系的打造中开始平衡内外线。更重要的是,他力排众议提拔新人,带上了年仅19岁的王治郅,并让单涛彻底坐在了板凳席。两个极具进攻天赋的中锋的使用给中国队风格的转变创造了条件;也给未来中国队彻底将球队重心转向内线奠定了基础。

宫鲁鸣是个出色的战略家,虽然本次比赛的各项数据中国队都很一般。但是宫鲁鸣做到了抓住重点,赢两场就进前八说起来简单,但要怎么执行则是很考验教练员水平的。中国队可以靠着战略放弃拼关键场次晋级但是反过来说也一样。可我们的直接对手阿根廷却在前面的比赛中拼得太过,主力中锋受伤DNP。这给我们带来的机会正好用反例证明了宫鲁鸣的智慧。

如果说有不足之处,那就是过于强调重点场次带来的大比分失利的面子问题和无休止的争论。当你几乎每场失利都伴随着对方得分过百和4、50分的差距时,你的真实水平和对比赛的态度就会被很多球迷所怀疑。事实上针对黄金一代球队和球员水平质疑的声音一直都没有断绝。大量比赛大比分的失利是这种质疑的主要原因。但对于宫鲁鸣来说,胜利者是不受指责的。

总评:

这支球队在94年的基础上变得更加成熟,针对自己在94年暴露的弱点而补齐了短板。内线的攻击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一号位也摈弃了传统只重视组织而轻视个人进攻的思路。这个球队的火力和威胁性变得更高。尤其对阵地战有了更大的把握。已经崛起的内线和补足了短板的一号位为处于巅峰的锋线带来了极大的补充。实际上我们发现在比赛级别更高的奥运会上这支球队在主要数据上都比两年前略有提高。所以,这支球队虽然在配置上看着畸形但在阵容深度上远比两年前更厚。更成熟的阵容,更丰富的经验让这支球队在关键时刻更有把握取得胜利。

可是当我们逐渐的把进攻往内线分配的时候,我们的外线能力却出现了一定的下滑。我们的三分在场均投中数量上仅和86年持平。无论是出手数、命中数还是命中率上都已经不再居于赛会各球队的前列,反而都处在比较靠后的位置。这实际上是一次倒退。

不仅如此,我想说的是,96年我们可能失去了又一次降维打击的机会。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男篮最终没能迎来自己的蜕变。

那是一批才华横溢的球员。他们的内线富有运动天赋、技术娴熟。后卫攻击力强,善于把握机会。但是最让人羡慕的是他的锋线群。飞天遁地的胡卫东、油滑老练的孙军、沉着冷静的郑武。96年的他们都在自己的巅峰。我们从没有看过突投结合那么出色的锋线,他们是纯正的锋线,不是传统的1.90M得分怪,也不是那些笨重的纯射手。

他们本可以彻底改变一个时代。

王治郅和巴特尔会在未来展现自己的策应能力。但作为助攻破1的中锋,他们在当时本就已经体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巩晓彬的传球策应更是闻名遐迩。中国队的四号位们都有一手中投。同时,中国队奥运会前在美国有过长时间的训练。我想,如果当时能够引入挡拆、多用内线提到高位进行掩护、挡拆,而不是沉底单打;我们的内线能更早的利用自己的中投手感开发出三分能力;我们又有着那样出色的锋线。我们能够在进攻端有着更好的发挥。由内线在外围掩护、策应、拉开空间;锋线突投结合;后卫把握机会,组织调度。以拉开空间的三分和快速机动获得机会得分。我们有着这样的配置,所以,其实我们距离现代的小球战术就差了一步。

是时代的局限吧,宫鲁鸣意识到了内线在进攻端的重要性但没有意识到内线对进攻体系的改变可能带来的革命。中国队强调三分和机动性却没能想到这些会成为现代篮球的必需品。我们在囤积内线,在提升高度。我们很快会迎来那个属于中国男篮的超级内线,但是我们可能丢掉了更多的东西。可能我们还要很久才能发现这次未能出现的变革给我们带来了多大的遗憾。

可惜,等到00年,我们的内线能够拉开空间投射三分的时候,我们的锋线已经老化。他们缓慢的步伐已经不能支撑他们曾经的打法。外线开始沦为陪衬。我们彻底的失去了这一改变历史的机会。到姚明崛起时,我们开始依赖内线,直到今天。

后记:盛极而衰是真理。黄金一代,这支以三个侧翼为主打的球队不可避免的迎来了核心球员的老化。他们在未来可能饱受伤病困扰,有的人与死神擦肩而过、有的人混迹于低级别联赛、有的人在为自己的球队保级。他们可能会很快地失去自己的运动能力,也不再有那么稳定的得分能力。对于王治郅来说,现在的舞台太小了,他渴望着更大的舞台,中国球迷也渴望着那更大的舞台。宫鲁鸣在奥运会后选择了功成身退,这时的他还不会想到未来会有那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故事。

已经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男篮赢得了又一次八强,虽然锋线的老化已经不可避免,但年轻的内线已经崛起。中国也开始办起了自己的联赛,不久以后,那个真正的男篮旗帜将在联赛中冉冉升起。

2019 男篮世界杯中国队 5972 不敌委内瑞拉,无缘世界杯 16 强,你有什么想说的?

1.

凌晨2点,辗转难眠。

我想说一个男人,他叫易建联。

小组赛打波兰那场,郭艾伦被罚下,周琦低迷,其他人没声音。

外线被卡死,阿联便从高位开始掩护,然后一路死扛回内线接应;

没人得分,阿联从突破到中投,一个人几乎不休息单节咬碎牙拿了十分把比分紧紧咬住,即便此刻的他在第二节就已经被吹了三个犯规;

队员泄了气,阿联从外线一路扛过三个人来个暴扣;

你要篮板,他便把自己往天上扔;

你要得分,他便竭尽所能去拿;

你要内线杀伤,他咬着牙去和那些肌肉怪物肉搏;

多少次比赛:他中投是全队最稳的,篮板是全队最高的,甚至助攻、三分都是全队最可靠的;

我们聊郭艾伦亚洲第一控卫,周琦大魔王,王哲林重回巅峰,阿不都横空出世。

我们似乎觉得中国男篮百花齐放,人才济济。

可每次到生死战,其他人低迷,还是只有阿联一人力挽狂澜。

其他人状态不好,有阿联站出来,但阿联状态不好,回顾四周,四下无人。

失利的时候,所有的努力都像是一首悲凉的挽歌。

而男篮的挽歌就叫易建联。

2.

阿联是悲情的。

刚出道的时候,被经常拿来和王治郅对比,后来去了nba,又成了姚明陪衬。

好不容易迎来了巅峰,借着就是反复的伤病侵袭。

等他回过神来,又因为姚明重伤退役,男篮老化被迫接过领袖大旗。

于是,惨败伊朗,不敌台湾,国际赛场十四连败,亚锦赛最差战绩,世锦赛最差战绩,奥运会最差战绩。即便他拿过世锦赛篮板王,拿过场均20+10,也曾迎着西班牙梦幻内线(大小加伊巴卡)爆砍30分12篮板。

那几年对男篮的嘲讽、攻击达到顶峰,首当其冲的便是作为领袖的易建联。

软蛋,没有领袖气质,战绩惨不忍睹,连给姚明提鞋的资格都不配。

有的球员被骂多了,开始和球迷、媒体互刚。但他十几年如一日,从未辩解什么;

正如有的球员玩车震,闹小三,搞炒作,但他一直保持低调,连他妻子是谁都很少有人知道;

有的队员吃烧烤,买煎饼,但他年年自掏腰包赴美特训,严格控制饮食。

所以即便三十五岁的高龄,他仍是男篮那个飞得最高的人。

3.

或者他真的不适合做领袖。

孙悦和教练吵架,姚明能吼到他乖乖道歉;

周琦懈怠到五场奥运比赛合计抢到一个篮板,阿联说几句直接被怼回去,只能尴尬的抿抿嘴。

可他明明是有脾气的,当初联盟没几个人不怕的加内特,因为几句垃圾话直接被还是菜鸟的他放倒,为队友出头能冲上去怒刚哈达迪。

但他的脾气从没有出现在怠工的队友上,抹黑他的球迷上,批判他的媒体上。

憋了十几年,才在巴西奥运会上红着眼说:希望能给男篮找些强力的热身赛对手。

话语里满是心酸和无奈,以及小心翼翼。

4.

这个老男人已经整整为国家队效力了十五年!

十五年的光阴,他刚出道时的队友们:

姚明当了篮协主席,巴特尔当了内蒙古篮协主席,王仕鹏、刘玮做了解说嘉宾,莫科、杜峰、郭士强、李楠、王治郅当了教练,其他人退役的七七八八。

十五年,队友换了一拨又一拨,什么都在变,不变的是阿联一直扛着国家队走过每一个低谷。

但低谷过后,男篮崛起仍遥遥无期。

5.

因为在武汉的缘故,晚上看了俄罗斯和阿根廷的比赛。比赛很激烈,最后20秒才分出胜负。

但走出场馆的时候,身边所有的人群,聊的全是男篮不敌委内瑞拉。

嗯。

几千号人花了几百上千块来场观看比赛,心系的全是千里之外的另外一场比赛。

天知道,今晚的比赛有多少人在关注着男篮。

多少人从紧张,惶恐,到失落,伤心。

几个月前小组赛抽签。最好的分组,最棒的主场,最热情的球迷。

天时,地利,人和。

最后就只赢了一个从未输过的对手。

你问我现在什么感觉,我能有什么感觉。

现在已经二十五岁的我总不能像个五岁的孩子那样哭出来吧。

6.

今晚的比赛没有打完,朋友发了我一句:没了。

我问:为什么?

他回复:阿联状态不好,男篮必输。

阿联倒,男篮败。

我突然想起一句话:

姜维死,汉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