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敦刻尔克逃亡失败,英国会不会被德国攻陷?
敦刻尔克撤退成功,保存了30万英军和4万法军,都是些陆军,而德国海狮计划未能击败英国空军和海军,无法掌握制空权和制海权,所以根本没办法登陆英国本土。如果敦刻尔克没能成功撤回这么多陆军,造成的影响因为英国需要重新组建和训练新兵,会稍微减少支援北非战场的兵力以及推迟诺曼底登陆
当然不会,英国陆军的战斗力堪称二战的稀鼻涕,甭管是赢是输都稀里糊涂;好比北非的胜利,连他们自己都有点整不明白,只能归功于蒙哥马利的神级指挥以及邱胖的英明领导,实际若英军与隆美尔换个面,恐怕还没等到突尼斯之战就崩成鸡了。
敦刻尔克撤退是一场英国人早有预料的溃败,为什么这样说呢?英国人一开始根本就没预计要打这场战争,当1939年德国一边抽张伯伦老脸,一边与苏联一起瓜分波兰时,英、法尽管嘴上叫的厉害,行动上却全无动力,几乎就是坐看着德军在眼皮底下修工事。
对于搞惯了绥靖政策的英法来说,他们一下子没转过弯来,依然心存侥幸,希望德军能与苏联撞上,而且也不相信德军能有那么大的胆子,说宣战,就真的跑回来找欧洲的老大哥们撕脸。再说了,法国有引以为傲的“马奇诺防线”,在这座超级要塞面前,他们压根不相信德军能使出什么能耐,也没将“装甲突击”这项新型的军事科技放在眼里。
结果就是,一场法兰西战役,德军借道比利时,从阿登山区绕后马奇诺延长线,然后将盟军斩为两截,英法联军迅速的陷入了被动的局面。很快,在德军三面围攻下,英、法、荷、比联军(还有一点点卢森堡和波兰人)组成的147个师300万人的大军被打崩,有40多万人赶狗子一样被驱赶到了英吉利海峡边上,最后汇集在了敦刻尔克。
英国人打仗不行,逃跑的嗅觉却非常灵敏,既然一开始失算了,他们也就没想着再收拾烂摊子与德国人死拼。在大军还在向敦刻尔克集结之时,英军统帅部就已经拟定出了“发电机计划”的雏形,做好了将人从海峡撤回来的打算。
几乎在敦刻尔克抵挡住德军攻势的同时,敦刻尔克撤退的方案就已经拟好了,丘吉尔借着这个方案发表了动员演讲,煽忽了一大批平民贡献船只,到海峡对岸去把自家当兵的捞回来。再加上英国强大的皇家海军、法国和比利时的残余民船,这才完成了敦刻尔克撤退。
所以,敦刻尔克这件事儿还真不能当大事件讲,300万人的大部队打崩了,剩下40万人到海边逃亡,然后早就准备逃的那位迅雷不及掩耳的跳上船撒丫子就跑,差点连一帮同盟都撇下不管了。这其实不是什么荣耀,这是丑事儿。况且30万人顶什么用?他们最多协防一下英国的本岛,连爱尔兰与德国眉来眼去都不敢管。
敦刻尔克的意义仅仅在于它对英国社会构成的影响上,这点有点类似中国人过去看女排夺冠。英国人将法兰西战役的失败视为最黑暗的时代,他们丢盔弃甲损兵折将,国内差点连士兵的枪都补不足。张伯伦等人绥靖政策的破产更是让政府一片茫然,差点连怎么进行战略规划都不知道,软一点的神祗干脆想着向德国屈服算了。
在这种黑暗、颓丧的局面下,敦刻尔克事件成了丘吉尔政府提振士气的绝好素材,况且丘吉尔自己也是依靠敦刻尔克再次走上前台的。藉由对敦刻尔克军民协力的宣传,英国社会摆脱了阴郁,终于醒过神来,开始积极的强硬的面对战争。
不得不说这的确是英国人的历史财富,但除此之外,敦刻尔克在军事上没什么重要地位,它属于被过度夸大的战例,是丧师辱国后的心理安慰。
德军方面的表现也能证明这一点,希特勒并不愿意过度强硬的拿装甲部队去冲击海滩,他说:“这些坦克应该被用在更适当的地方”,明摆着不愿意为这些残军消耗掉重要的武器,后面还有更大的仗要打。而战略上,德国也不愿把事情做得太绝,假如这几十万英军全被歼灭,那么对德国企图压服英国的政策是个阻碍。
所以说,起码当时的德国并不担忧这些残军被再利用,他们是在德军有限度的压迫下,半推半搡的逃回去的。
但最后德国人的“海狮行动”却哑了火,德军弱小的海军根本无力与英国皇家海军相抗衡,这使得一切渡海计划都无法实施。而空战方面的争夺也并不顺利,在“无限制轰炸”展开后,德军甚至分散了对英国工业的破坏力度。
可说到底,那些逃回去的30万大军也没起到什么实际的作用,德国人使用了潜艇战、空中轰炸、飞弹攻击和特工破坏,还拉拢过爱尔兰做马前卒,但始终没能真正的奈何过英国,自“海狮计划”以后,也从未打大规模登陆的念头。这其中英国陆军的功劳微乎其微,仅战时动员的人数、殖民地军的人数就已经可以将他们稀释掉了,英国人守护住自己的岛屿,靠的是强大的海、空军。
英国不太会被攻陷,但至少日后同盟国阵营反攻欧洲,会遇到不小的困难。
大家都知道,二战期间的敦刻尔克战役,对于英法两国仅剩的陆军来说可谓有惊无险,当时德军装甲部队已在敦刻尔克地区将他们围了个水泄不通,天空上更时不时有战斗机和轰炸机掠过,地上的英法士兵没有重武器装备,完全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如果不是丘吉尔发表战时演说,动员广大的英国民众驾船去往法国海岸接回士兵,恐怕这些联军士兵大多都已成为俘虏或者枪下魂。
那么也许有人要问了,如果真的出现那样的情况,英国会不会很快被横扫欧陆的德国军队攻陷呢?我认为答案是否定,且只会对日后的反攻造成巨大影响。具体原因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第一个方面,英国和法国之间隔着一湾水,也就是英吉利海峡,德国人想要攻入英国境内,就必须跨过这道湾。但依照当时的情况,德国海军规模远逊于英国海军,且以潜艇为主要突击力量,在大规模登陆作战上没有太大的优势。其次,敦刻尔克战役结束后,德国空军还对英国本土空袭了一段时间,结果大家也看到了,他们不单没有得逞,反而被以战机远少于自己的英国皇家空军所击退,入侵英国的计划也就此搁浅,英吉利海峡在此过程中可谓功不可没。
第二个方面,当时德国对英国抱有摇摆的态度。德国认为其真正的对手应该是处于东边的苏联,在基本掌控了西欧全境,把能抵抗的国家收拾的差不多后,德大本营随即开始准备巴巴罗萨计划,在西欧的兵力布置已不是最大化,不足以对英国发动攻击。
第三个方面,会影响反攻欧洲。当然没了敦刻尔克战役中这些后撤的士兵,英国在1944年发生的诺曼底登陆战役中,将很难快速征集到大量的适龄士兵,一定程度上将削弱他们在反攻欧洲上的作用,进一步就会影响到的英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至于兵力空缺谁来填,当然是国力雄厚的美国了。
总之,敦刻尔克战役的侥幸逃脱,对英国来说是善莫大焉,但不至于对其本土造成难以挽回的毁灭打击。德国纵然当时强大无比,可越海战役的难度,远非闪电战可以解决的。
约翰逊的首次出访为啥是法国而不是美国?
原因是为了10月31日英国脱欧而要求法国和德国施压欧盟重新谈判
约翰逊目前最优先的是自然是10月31日英国脱欧。法国、德国是欧洲的两架马车,有足够的政治能量。同时,法国和德国,也将是英国无协议脱欧欧盟中最遭受损失最严重的国家。
10月31日,英国无协议脱欧,不仅仅是英国损失巨大,法国和德国也是陪绑国家。欧盟中的东欧和北欧国家,和英国经济贸易,没有如同法德两国和英国贸易这么紧密。英国无协议脱欧,对他们的损失自然不多。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就是约翰逊为什么先访问法德二国的原因。特蕾莎梅只和欧盟谈判。约翰逊则直接找欧盟的幕后老板法德进行谈判。
美国早已声明在10月31日迅速和英国缔结双边贸易协议
实际上,美国和英国的贸易小组已经在进行行业谈判,以期在10月31日后,迅速达成协议,缓解英国无协议脱欧后的经济压力。
从访英的博尔顿的表态来看,美国为了快速帮助英国面对无协议脱欧的困局,决定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达成贸易协议:先签署双方意见不大、没有分歧的行业,将双方分歧大、难以短时间内解决的行业,留在后面慢慢谈判。
既然已经有了美国在自由贸易协议上的大力支持,约翰逊就没有迫切访问美国的必要了。
因为访问只是礼节性的,并非解决问题。
特朗普和约翰逊都是务实主义之人,不会对这些礼节性的东西感兴趣。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