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足球队:水泥地上踢出来的全国亚军
原标题:留守儿童足球队的全国亚军之路
斑驳的水泥地上,一名肤色黝黑的圆脸少年飞起一脚,足球划出抛物线,正中球门左上角。少年有些兴奋,抱住了同伴,圆脸笑得舒展开来。
这位12岁的少年名叫尚国林,在年初的“花样年华杯”全国青少年五人足球邀请赛上获得了“最佳球员”的称号。
尚国林所在的球队是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迎新乡小学足球队。这支几乎全部由留守儿童组成的足球队,每天在水泥地上训练,却一路过关斩将得了个全国亚军。
乡村足球队震后“重生”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迎新乡,地处当地西南边缘。总人口仅1.4万人、位置偏远。迎新小学在校学生328人,留守儿童占比超过70%。
因为地处山区,操场成为了孩子们为数不多的玩耍场所。“2008年前,学校的操场还是泥巴地,那时候我们就有自己的一支足球队。”校长高晓庆介绍,2007年,这支球队曾在县一级的比赛中崭露头角,“那时候曾有过想法,想把足球这一块发展起来”。
但突如其来的一场地震,打乱了所有计划。作为重灾区之一,“汶川地震”造成绵阳市安县(2016年更改为“安州区”)47万人受灾,而117所学校房屋垮塌42.1万平方米,学校全部停课。
灾后,重建。直到2013年,恢复元气的迎新乡小学开始重拾组建足球队的想法。“这时候已经是水泥操场了,虽然没有绿茵地,条件比以前还是好一些。”马顺洗说。
马顺洗是这支足球队的总教练,也是学校的副校长。他回忆,那年刚组建的足球队就在安县的比赛中取得了名次。“回来以后,我就和校长、老师们商量着把足球队搞起来,让更多的孩子充实足球队伍。”
水泥地上的小学足球场
落实起来,阻力不小。迎新乡小学没有标准足球训练场地,只有一块50米长、28米宽的水泥地。马顺洗介绍,没有足够的资金改善“硬件”,学校从“软件”入手,“照着标准规格找焊工焊了球门,搭了一个足球室,配了100多个训练足球。”
迎新乡小学足球队面临的更大阻力来自于家长。“也不是没有道理,水泥地跑起来难免磕着碰着,尤其是女孩子的家长,担心得更多。”校长高晓庆说。
高晓庆告诉北青报记者,迎新乡小学地处山区,多数学生是留守儿童,还有一些是重组家庭的孩子。这些孩子普遍会有些内向、自卑,很多事压在心里不说,“比起回到家玩手机、上网,踢足球能让他们变得阳光。我们也教家长,可以拿踢足球和孩子‘谈条件’,改掉他们的一些坏习惯。”
赢得了家长的信任,迎新小学足球队很快有模有样。水泥地上铺满绳梯,训练孩子们的平衡和协调能力;废旧的、大小不一的轮胎,拴上绳子,孩子们用腰部力量拉着绳子奔跑,用“拖轮胎”增强体能。一至六年级每个班都设有男队、女队,三年级以上的优秀队员,可以选拔到校队。
每天下午的一个小时活动时间,轮流教授足球,从理论知识到实践全部覆盖,每周五还会定期举行同年级的班级比赛,不定期会和周边学校举办友谊赛。
这支留守儿童组建的足球队,很快有了“大动作”。
村里来的球队“杀进”重庆
2016年,从安州区“局长杯”冠军,到绵阳市“绵州决”冠军,迎新小学足球队这匹“黑马”,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代表绵阳市小学足球队,杀到2017年“花样年华”杯青少年五人足球邀请赛决赛场。
决赛由来自6个省市自治区的24支青少年球队,共288名球员参加。高晓庆说,比赛的地点距离学校380多公里,为了省钱,出发那天,教练马顺洗领着孩子们先坐公共汽车到安州区,再包车赶到重庆。
颠簸5个多小时,马顺洗领着一支30人的男队和一支18人的女队到达足球基地。这两支队伍里,最小的孩子只有8岁,最大的也只有12岁。进了场地,看到绿茵地,孩子们羡慕的表情让马顺洗鼻头有些发酸。而环顾周围不少来自俱乐部的青少年球队,落差更加凸显。“1月份气温挺低的,俱乐部的小球员们个个穿得厚厚暖暖的,我们学生身上的球队服装还是夏季的。”
为了尽可能减少支出,足球队的服装大多由当地的企业提供,一套100元左右,足球鞋几十元一双,“尽量保护好孩子,但价格上低廉一些。”看到孩子们脸上落寞的表情,马顺洗马上鼓励他们,“比赛比的是战术,不是衣服。”孩子们似懂非懂,但被鼓励后兴奋起来。
盼望能有一块绿茵球场
从1月19日到1月22日,比赛一连4天,历经淘汰赛、小组赛、半决赛和决赛,这支留守儿童组建的足球队,男队取得全国亚军,女队收获第五名。
高晓庆回忆,那天比赛成绩一出来就在乡里“炸开了锅”,“有家饭店给我们孩子们做了横幅,等孩子们等到晚上12点多。”将近凌晨1点,孩子们坐车回到了学校,“都很兴奋,轮流捧着奖杯,叽叽喳喳讲赛场上的事情。我也高兴,觉得我们农村孩子,也是能做点事情的。”
这和她三四年前印象中的孩子们已经有很大区别。“因为踢足球改变的细节太多了,这些留守的孩子们变得外向多了,和老师们交流自然而然也多起来。”
但高晓庆仍有一块心病。尽管家长们给予很多理解,但水泥地上奔跑,擦破、磕伤总会发生,常常这边一个孩子刚跌倒哭起来,那边又有孩子摔伤。连教练也成了半个医生,医药箱成为训练场上的必备品,“绷带、消毒水、红药水、紫药水、云南白药,都是用得最快的。”
“能有一块绿茵地就好了,家长和我们也都会放心些。”高晓庆叹气道。
对话
“现在我想先考上一个好的中学”
尚国林是梅西和C罗的球迷,放学做完作业总会在网上搜一些他们的资料。在水泥地上训练,他已经踢坏了10多双球鞋。在他这个年纪最大的梦想自然是想进国家队,但他自己也明白,未来还是先要考上一个好中学。
北青报: 加入小学足球队多久了?
尚国林: 我今年12岁了,读六年级,三年级以后加入校队,现在踢的是球队的前锋。
北青报: 家里人同意你踢球吗?
尚国林: 爸爸妈妈都在浙江打工,是爷爷奶奶带我,他们都支持我的。
北青报: 在水泥地上训练辛不辛苦?
尚国林: 有时候会觉得累,我们学校操场是水泥的,在上面跑,胳膊和腿经常摔的。但我六年级了嘛,跌倒了歇一会儿就好了,好多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一摔就会哭。还有“拖轮胎”,我一般能拖三四个,多的时候能拖五六个,会有点累的。
北青报: 为什么要踢足球?
尚国林: 嗯,喜欢,一直都喜欢。而且我感觉踢了足球以后,我变成明星了。以前我挺不好意思跟别人讲话的,也没有什么朋友。后来我进了校队,连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说我是小明星,我就很开心,一些坏习惯我也就改了,怕别人看到笑话我。
北青报: 当了最佳球员感觉如何?
尚国林: 嗯,是个“小金人”。那天凌晨一点多回来我都睡不着,特别兴奋。第二天一早上,我就给我爸爸妈妈打电话,跟他们说了我得小金人了,他们都好高兴。
北青报: 踢足球会影响你的学习吗?
尚国林: 不会啊,我以前就考六七十分,现在我觉得自己不一样了,踢完足球就想着写作业。星期六来训练前就想着先把作业写完。现在考试我都能考八九十分了。
北青报: 长大以后还会踢球吗?
尚国林: 以后我想进国家队,但现在我想先考上一个好的中学。
足球曾在德国"水土不服",第一支德国足球队曾被视为邪恶的象征?
啤酒花生备好了吗?
2024年欧洲冠军联赛(简称“欧冠”)的总决赛将于6月2日凌晨3点正式开赛!
2024年欧冠决赛,多特蒙德将对阵皇家马德里
相信很多不懂足球的朋友也听过这家西班牙传奇俱乐部——皇家马德里,它是名闻遐迩的“大户人家”,屡次在绿茵场上演奇迹,拥有着浓厚的冠军底蕴。
相比之下,德国足球俱乐部多特蒙德没有那么大的名气。
很多人想当然认为皇家马德里将再度加冕,但他们忽视了队中的绝对功臣祖德·贝林厄姆就来自于多特蒙德。
多特蒙德被称为“小将孵化基地”,为全球输送了埃尔林·哈兰德、祖德·贝林厄姆等天才球星。
所以本届“大耳朵杯”的结局仍是悬念十足。
不得不提,德国仿佛与足球有着不解之缘,这片土壤孕育出足坛数不胜数的美丽传说。
德国队是世界杯的传统强队,历史上共8次杀入世界杯决赛,4次夺得冠军,排名世界第二。
米洛斯拉夫·克洛泽
世界杯得分最多的球员是德国人米洛斯拉夫·克洛泽,他在4届赛事中射入16球,也是目前为止连续3届世界杯进球达到4球以上的唯一一位参赛球员。
盖德·穆勒
德国前锋盖德·穆勒在世界杯射手榜排名第三,在两届赛事中共射入14球。
弗朗茨·贝肯鲍尔
德国的弗朗茨·贝肯鲍尔分别于1974年以队长身份捧杯,于1990年以教练身份带领德国第3次赢得冠军,是第一位以队长和教练身份都成功捧杯的人。
但鲜为人知的是,最开始,足球运动其实在德国水土不服,险些“胎死腹中”。
《梦想的课程》 凤凰卫视电影台
6月18日17:40 即将播出
德国电影《梦想的课程》就改编自这段艰辛的德国足球运动起源故事。
《梦想的课程》剧照
1874年,德国的一间学校想要进行一番教育改革,于是校长决定引进英语课,让这所学校成为了德国第一所拥有英语课程的学校。
然而这种标新立异只是空有其表,本质上学校里等级森严,有着相当多的条条框框。
新来的英语老师科赫刚进教室,就震惊于学生们军人般的纪律性。
所有学生整齐划一地起立致意,等收到明确的命令后才肯入座。
《梦想的课程》剧照
19世纪末,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建立了德意志帝国,容克贵族在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容克贵族是德国军官的中坚力量,贵族男孩以参军作为最高使命,自幼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长时间受军事氛围熏陶,养成了士兵的绝对服从性。
同时他们又有着极高的文化艺术素养,骨子里透露着贵族的优雅。
容克贵族被世人评价:穿上战袍是勇士,脱下战袍是绅士。
但因其骨子里的自负,使德国社会尊卑有别现象严峻,不同阶级的学生被分为三六九等,穷人家的孩子理所应当受到欺负。
《梦想的课程》剧照
这在接受英式教育的科赫看来是封建刻板的,甚至反人性的。
他决定把自由与平等的观念带进校园,将英国的特产——足球融入了教学。
为什么选择足球?因为足球的兴起离不开自由与平等思想的崛起。
足球与工人运动
随着资产阶级兴起,工人阶级不断遭到压榨,为了争取到应有的福利和地位,罢工运动频起。
罢工期间怎样消磨时间呢?当然是踢足球!
同城的各个工人组织聚在一起踢球,拧紧了本地劳动者的羁绊。
不同城市的球队互相切磋,家人朋友们纷纷赶往客场声援,自然加强了跨地区的工人阶级凝聚力。
全国工人以球会友,交流愈发频繁,从而整合为更大的集体力量。
于是,校园里多了一支西装笔挺、皮鞋锃亮的青年足球队。
这也是德国历史上第一支足球队。
《梦想的课程》剧照
但这种教学方式很快被叫停。
班级里家境最好的哈通是个足球白痴,这让从小养尊处优的他在球场上颜面尽失。
他利用父亲的校董身份,合情合理地叫停了科赫发起的足球运动。
在当时的德意志帝国,贵族把运动看作是私事。
足球这种竞技性极强的露天活动自然被视为邪恶的象征。
电影《茜茜公主》中的公主只会私下锻炼,然后把锻炼带来的完美身材展示给别人看。
更重要的是,贵族们觉得射门的肢体动作很丑。
德国体操教练卡尔·普朗克甚至评论:
“足球就是用脚乱踢一通。”
而强调动作标准化、更具“军事色彩”的体操则是举国上下推崇的高雅运动。
《梦想的课程》剧照
在普鲁士贵族的眼中,乐器也被标上了高低贵贱。
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国王曾研究对比过各种乐器,最终发现演奏横笛最符合君主身份,因为吹横笛不需要扭动身体,姿态最为优雅,不会损害帝王的威严。
所以在19世纪末,体操作为一个课程被引入学校教育体系,而足球却上不得厅堂。
不仅是贵族阶级,就连德国的工人阶级也不支持这项运动。
虽然出生于无产阶级家庭的伯恩施泰徳表现出惊人的足球天赋,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但他的母亲告诫他:
“现实生活里,贫穷或富有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母亲用尽一切让他接受与贵族同等的教育,是为了他未来能够成为工程师,改变世世代代的命运,而足球教育只会害他荒废学业。
《梦想的课程》剧照
一切恢复到原来的模样,千篇一律的礼仪步伐、枯燥无味的文化课程,让这群体验过足球教育的学生们昏昏欲睡。
强烈的对比下,学生们怀念起集体运动带来的快乐,既然校内不让踢,就周末约在公园踢。
久而久之,这群乖学生全部变“坏”了。
《梦想的课程》剧照
本应阶级对立的学生们在校园里有说有笑,甚至敢于质疑老师的权威,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些当代人看来无关痛痒的小事,在贵族阶级的眼里简直是一场革命风暴。
更为严厉的禁球令随之袭来,逐渐扩散至整个小镇。
科赫和学生们是如何让德国接纳足球,由此开启足球史上的传奇呢?
塞巴斯蒂安·格罗布勒导演作品《梦想的课程》
凤凰卫视电影台将于6月18日17:40播出《梦想的课程》,敬请期待!
《梦想的课程》中“梦想”究竟指什么?
影片中,贵族阶级赤裸裸地流露出对工人阶级的鄙夷,同时又时刻提防着自己的一切被工人夺走,国内阶级对立问题十分严峻。
《梦想的课程》剧照
当所有人认为校长会因足球运动来问罪时,本是班级中最高傲的贵族学生哈通大可如之前一般,把来自工人家庭的伯恩施泰徳推进舆论漩涡中。
而他却率先起身揽下了所有罪过。
紧接着,其余学生也抛开所有身份、种族、阶级,纷纷起身,证明着他们是一个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集体。
足球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第一运动,在于它是世界上最平等、最讲究团结的运动。
不同种族的球员单膝跪地致意
为响应“Black Lives Matter”反黑人歧视运动,英格兰足球联赛自2020年起,在赛前加插了单膝跪环节,此动作现已成为常态。
球迷每次看到此举时,背后的故事都会重新浮现在脑海。
科特迪瓦球星迪迪埃·德罗巴在赛后发表和平演讲
2005年,科特迪瓦的国家队队员在赢下预选赛后,向全体同胞发表了演讲,恳请战争中的集团放下武器,结束这场使国家支离破碎的冲突,和平谈判因此重启。
2007年,科特迪瓦在反对派的据点布瓦凯进行了一场足球赛,第一次让双方军队和平站在一起。
影片中学生们从开头的争锋相对,到最后的合作无间,暗示着片名中“梦想”与当时的德国阶级与团结问题息息相关,即是梦想创造人人平等、合作共赢的大同社会。
如今的德国足球国家队中有着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球员,还因其惊人的纪律性,被赋予了“德国战车”的美称。
德国国家足球队的官方名称为“Deutsche Fussballnationalmannschaft”,它在德国的绰号叫作“Die Mannschaft”,即为“团队”的意思。
球迷向德国足球运动先驱康拉德·科赫致敬
在史实中,英语老师康拉德·科赫(Konrad Koch)其实是土生土长的德国人,他将英式足球运动引进了校园课程,却刻意隐藏了现代足球源于英国的事实。
在《梦想的课程》中,英国老师科赫将足球融入英语教学,而现实中,科赫将足球术语翻译为德语,且自行修改了规则,将足球“德国化”。
因为他认为英国元素不利于足球在当时民族主义日益高涨的德国传播。
在影片开头,极为自傲的德国学生们滔滔不绝说着对英国人的刻板印象,厌恶之情难以掩饰。
《梦想的课程》剧照
而英国人科赫是作为外界因素,将故乡的文化带进德国,试图以交流融合来解决德国日益顽固的民族主义问题。
这种改编恰到好处,若遵从史实中的极端民族主义,既不利于国际秩序稳定,又有悖于足球运动的意义。
足球作为一项全球性的运动,其中的意义就在于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1950年巴西世界杯宣传海报
国际足联前主席乔·阿维兰热呼吁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举行一场足球比赛,届时的美国副总统戈尔也曾将此视作解决巴以冲突的方法之一。
此举并非空穴来风,通过足球增进国家友谊的事例比比皆是。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德双方决定在1914年的圣诞节安排一场非官方的停火协议。当天早上没有枪声响起,一个足球从英国的战壕里被踢出,这是著名的“圣诞节休战”事件。
1998年
1998年世界杯,伊朗和美国之间的足球赛的确让两国形成了短暂的友善关系。
美国队主动与伊朗队握手,伊朗队回赠了玫瑰
2009年
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土耳其与亚美尼亚两国间充斥着紧张气氛,在2009年世界杯预选赛中,两国首脑在一场世界杯的预选赛中并肩坐在一起,共同观看了比赛。一天之后,一项和平协议被签署,这次比赛也被称为两国间的足球外交。
欧洲杯的创办初衷就是填补两届世界杯之间4年的空白,让欧洲各国有更多的交流机会。
2024年欧洲杯将于6月14日至7月14日在德国举行,不知足球会不会让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再次上演和平奇迹呢?
2024年欧洲杯将于德国举行
片尾的英德足球赛中,当整个城市都被召唤而来,当瞬息万变的战况挑动着每一位观众的神经时,科赫就知道输赢已无意义。
这又赋予了“梦想”一层以球会友、友好交流、公平竞争的世界和平内涵。
有人评价足球是“和平年代的战争”。
看完文章的你是否认同呢?
来源:凤凰卫视电影台
编辑:福尔魔歌、Tea